【新北三芝】茄苳坑古道連走圓柳古道

20170403061.jpg

天氣放晴氣候宜人,不上山走走也未免太對不起自己。想起去年228假期的「初探.茄苳坑採金古道」是跟秉謙同行,當時因為相機沒電,走到仙靈塚就折返。今年重返舊地,當然希望能走完全程,並且跟圓柳古道或五腳松古道連走。

茄苳坑古道我們已走過大半,對這條古道自是了然於胸。就手上的資料來看,我比較傾向於五腳松古道,無論自然生態或人文遺跡應該較為豐富。不過秉謙已經走過五腳松古道,那就配合秉謙,由茄苳坑古道進入,走圓柳古道之後,循叉路接回茄苳坑古道完成O行。

楊南郡先生對於古道的定義,要有百年以上且出現於清朝之前,同時包含歷史遺跡等,並分類如下:社路(原住民姻親路以及部落間道路)、隘勇路(早期平地人與原住民區間交界)、理番路(日治時期警備道路)、清代古道(牡丹社事件後,急於開鑿通往後山的道路)。李瑞宗先生的定義更為嚴格,古道距離長20公里以上,且大多具有完整歷史人文條件。

茄苳坑溪上游有著幾處金孔坪礦坑遺址,更早之前甚至可能是簡大獅義軍與日軍交戰之後的撤退之地,但目前的登山步道畢竟是後人走出來的,真正的採金古道路線原貌為何,後人只能根據耆老口述、遺址分布等等進行想像揣測。或許並不符合古道的定義,但此行探訪遺址、欣賞沿途山林風貌,對我來說意義更大於古道歷史的探索。

以下為影像記錄。

 

1.此行仍由北7線4.5K處的大水塔登山口入山。
20170403001.jpg

2.綠意盎然的古道,左邊是一處石厝遺址。
20170403002.jpg

3.一直以來跟蘭花很無緣的我終於也拍到蘭花:芳線柱蘭(台灣線柱蘭)。
20170403003.jpg

4.拍過特寫之後,才發覺沿途還真不少。
20170403004.jpg

5.茄苳坑古道的特色,就是沿途會經過多次涉溪。
20170403005.jpg

6.不特別愛人擠人去賞櫻,但是在山林裡看到櫻花,是幾十甚至上百年前有人栽種,或者自然生長,有著讓人難以言喻的因緣。
20170403006.jpg

7.七葉一枝花。
20170403007.jpg

8.涉溪而過。
20170403008.jpg

9.繖形科的水芹菜。
20170403009.jpg

10.拍錯葉子了。
20170403010.jpg

11.奔流而下的瀑布,瀑布多也是茄苳坑古道的特色。
20170403011.jpg

12.拉近點拍。
20170403012.jpg

13.再次涉溪。
20170403013.jpg

14.瀑布美景。
20170403014.jpg

15.茄苳坑溪的溪谷美景。
20170403015.jpg

16.繼續涉溪。
20170403016.jpg

17.古道得不斷涉溪穿越。
20170403017.jpg

18.也就時常能看到不同角度的溪谷景觀。
20170403018.jpg

19.瀑布。
20170403019.jpg

20.瀑布上方覆蓋著綠色青苔的景觀。
20170403020.jpg

21.抵達仙靈塚,這才發現漏掉金孔坪礦坑遺址的第一孔。
20170403021.jpg

去年拍過,拿來湊數。
20160228040

22.暫歇,看著天上的藍天白雲與樹枝,心情舒緩放鬆。
20170403022.jpg

23.走道這裡也不是很餓很累,但想到之後沒有這麼大片且鄰近溪水的地方可以沖咖啡吃午餐,想想還是決定先在此停留一下吧。
20170403023.jpg

24.午餐後,第二金孔,這裡成了蝙蝠的家,裡頭的氣味不太好聞。
20170403024.jpg

25.蓬萊島護山之神石碑,兩側分別寫著「船本開之助、宜保代」人名, 及「昭和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建立」等文字。
20170403025.jpg

26.再往上走不遠,溪畔兩側又有第三與第四金孔。
20170403026.jpg

27.第四金孔。
20170403027.jpg

這幾個金孔幾乎都在溪畔,溪水暴漲有淹沒坑口之虞,同時也沒有支堡襯砌做結構支撐,應該只是用來試挖,發覺沒有金礦成分或極為稀少,沒有開採價值。這應該可以說明茄苳坑古道何以只是沿溪兩岸而行,沒有金礦運輸路線,沿途遺址也不多的緣故吧。

28.青楓的新葉,對秉謙來說,梨山此時四處可見青楓的新葉,但在這裡看到有股莫名親切感,我想梨山的土地已經黏住秉謙的腳了吧。
20170403028.jpg

29.過了礦坑遺址的第三與第四孔,路徑往上攀升,路幅不寬。
20170403029.jpg

30.拉長焦段拍瀑布,沒有腳架,失敗率是很高的。
20170403030.jpg

31.路旁解說牌說這裡是菁礐池,但附近沒看到馬藍屬的植物。裡頭長滿了各式各樣的植物,如果沒有牌子,一不小心就會擦身而過。
20170403031.jpg

32.板根。
20170403032.jpg

33.快被湮滅的木炭窯。
20170403033.jpg

34.某種盲蛛。
20170403034.jpg

35.茜草科的伏牛花。
20170403035.jpg

36.果實與葉的型態。
20170403036.jpg

37.路旁尖而細的葉子,應該是莎草科,看形狀很像荸薺或者是針藺那一路的植物,待查中。
20170403037.jpg

38.上圖左上角的花朵特寫……應該是花吧。
20170403038.jpg

39.另一個角度特寫。
20170403039.jpg

40.小瀑布,也是涉溪而過。
20170403040.jpg

41.瀑布前掛在樹枝上的淡黃突峰尺蛾(黑線黃尺蛾)。
20170403041.jpg

42.很想幫牠離開,但是手搆不到,用樹枝之類的又怕牠掉進溪裡,只好讓牠留在原地。
20170403042.jpg

43.三叉路口,往左可接金孔坪礦坑遺址第五孔、五腳松古道以及菜頭崙山。
20170403043.jpg

44.往右則通往圓柳古道,取右。
20170403044.jpg

45.途中透空的視野,遠眺三芝濱海。
20170403045.jpg

46.這一路的路況還好,就是走在稜線旁的山腰路上,路幅不寬,之後來到一處小平台,調整一下背包。
20170403046.jpg

47.續行,穿越箭竹,還好腳下路徑乾爽,沒有濕滑的黑黏土。
20170403047.jpg

48.大絹班蝶(青斑蝶)。
20170403048.jpg

49.山腰路下切至圓柳古道主線。
20170403049.jpg

50.幾乎快湮滅了的木炭窯。
20170403050.jpg

51.不小心錯過往左後方的叉路,直走至崩塌地四處找路後折返。
20170403051.jpg

52.折返找到路之後續行。
20170403052.jpg

53.石砌駁坎。
20170403053.jpg

54.這裡有幾處不連續的石砌駁坎與平台,除此之外,圓柳古道上少有遺跡。
20170403054.jpg

55.接往茄苳坑古道叉路口續行。
20170403055.jpg

56.走了不到10分鐘的平坦路途,來到一處崩壁,水管也只能拉繩固定。路線往左前方延伸,可看到不少倒木,那是等等我們要鑽行的路。
20170403056.jpg

57.我的魚鷹背包的雨套就這麼被鑽不完的倒木給收走,事後才知道魚鷹的背包套真的都比貴的。話說回來,崩壁路徑下方多有植被,路跡不是很清楚,稍不留意就會踩空,如果要從圓柳古道接回茄苳坑古道,這段路不是很建議單獨前來。
20170403057.jpg

58.看到這株九芎,我們終於接回茄苳坑古道。這段崩壁我們花了20分鐘穿越,但走起來的感覺像是走了一個鐘頭。
20170403058.jpg

59.古道入口附近的石厝遺址。
20170403059.jpg

60.大水塔登山口,櫻花閃閃動人。
20170403060.jpg

 

即使這段路跟我所認知當中的古道的確存在著差距,礦坑遺址、燒炭窯、石厝與聚落遺址依然真實存在。如果加點想像,更早之前簡大獅的抗日軍勇或許曾撤退至八連溪上游,甚至在當年還不存在的仙靈塚一帶,也有過他們安營紮寨的過往,這更是蓬萊島護山之神石碑建立前近40年的事情。

這一段雖然多為情境想像,然而抗日事件過後約30-40年,探勘金礦的人員在此發現遺骸,裝入金斗甕並立仙靈塚石碑,如果能證明這裡曾有抗日軍勇駐紮的資料,想像也未必就不是事實。

需仁.2017/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