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大水塔,已經是正午時分。從菜公坑瀑布走燒炭古道、菜公坑古道來到大水塔,原本是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但由於我們留戀瀑布的安適,同時邊走古道邊拆除一些多餘的登山布條,時間自然就耗費得比較長。其實原本照我的計畫,其實原本照我的計畫,後面有一大段路是我們沒走過的地方,布條雖然該拆,但時間的掌控還是很重要,尤其我們此行可是沒帶頭燈,別搞到最後竟然摸黑。失去面子事小,進退失據則茲事體大。
大水塔主要是供應附近的灌溉與民生用水,地理位置正好是菜公坑古道、菜公坑古道東線(稜隔尾古道)往蘇厝、菜刀崙古道的交界。三年多前我們誤走叉路,沒頭沒腦的途經菜刀崙古道而不自覺,看來這段路未來有必要再走一趟仔細感受。
午餐休息過後,我們往產業道路方向前進,尋找其左側往烘爐山登山口的山徑,這條山徑人稱烘爐山古道,但或許是因為我們沿途找路,沒注意到古道上的遺跡。然而山徑緩緩之字而上,不像尋常登山路徑,說是古道我覺得可信度頗高。
正當我們慶幸走對了路,按照計畫在古道上悠然而行的同時,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古道行經崩塌區,土石流沖出了一條乾溪溝,路徑變得難以辨識。我們爬上堆滿土石的乾溪溝下方,看到左方有一條路徑,右方則有兩條。都有登山布條,但都沒有標示這些山徑通往什麼地方。
我想我可以確定,左方的路徑是續接古道繼續緩上,原本我們應該是要走這裡。但又想這裡會不會是往烘爐山的叉路口?於是選了右邊的其中一條山徑,卻沒想到山徑一路陡上,路徑多為黏土,最陡的坡度大約有60度,踩踏點難尋,越是陡上就越不想回頭,憑藉著登山布條指引前進。最後我們上到稜線上的一個小山頭,繼續循著稜線前進,稜線越走越寬,正想著不知道會接往哪裡時,眼前橫著一條山徑….
我們如同三年多前,又接上了菜公坑山親山步道,距離大屯自然公園僅400公尺。高興的是我們走出這片山林,遺憾的是三年多後的烘菜頭再次失敗。
不過我們對於一切結果總能善解,至少對於這一帶的山區,我們又多了一些認識。只是下次再走,可真的得要好好做功課才行。
路線圖來源: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第0153篇,菜公坑古道.百拉卡公路(百六砌古道)。
以下是影像記錄。
39.這是三年多前我們走的路線,當時還沒有藍天隊的路標,路徑可通往菜刀崙古道。
40.往菜刀崙古道入口一景。
41.大水塔附近中滿了相思樹,我們午餐休息過後準備出發。
42.白匏子的果實。
43.產業道路旁的攔沙壩工程。
44.走左方的泥土產業道路。
45.泥土產業道路左方的烘爐山古道登山口,入口處有一些看似切割過的石頭。
46.古道山徑。
47.山徑相當平緩,很有古道的感覺。
48.古道隨拍。
49.計畫趕不上變化,出現崩塌地形,先爬上去再說。
50.爬上崩塌處,前方研判可續行古道,右邊沖刷出來的乾溪溝在下一張相片可看到,左後方則有兩條登山路徑。
51.土石流沖刷出來的乾溪溝。
52.選擇其中一條上山的路前進,一開始還算平緩。
53.緩坡過後越來越陡,之後好一段路都無法拿出相機拍攝。
54.中間找一處相對平緩一點的地方稍事休息,居然看到生過火的痕跡與酒瓶蓋,很難想像有誰會在這樣的地方生火喝酒。
55.看來像是某種根節蘭,回想剛剛有人生火的地方,該不會是來採蘭花的吧。
56.繼續準備陡上。
57.終於看到稜線。
58.來到稜線小山頭,有兩株相當高大的台灣二葉松,這在北部山區不算太常見。
59.地上的松針地毯正好可以讓我們休息一下。
60.小山頭上的巨石。
61.再次出發,循著稜線由窄而寬,到了這裡已經是非常寬廣的樹林。
62.走到底就接上菜公山親山步道,距離大屯自然公園400公尺,我們也不想走回菜公坑山,選擇直接下山。
63.堇菜科堇菜屬,如意草。
64.葉的形態。
65.緩緩下山吧。
66.菜公坑山親山步道,大屯自然公園登山口。
67.秉謙拆下來的布條。
我們此行走的登山路徑都不算是熱門登山路線,如果是初訪此處,看到登山布條或許會有心安的感覺。
然而綁到後來的結果,你綁一條我綁一條他也綁一條,樹枝上掛了四、五條登山布條,景觀的破壞也就罷了,長時間纏繞在樹幹上,對樹也是傷害。一路上我們就看到不少年代久遠的布條,因為樹幹長大而整個沾粘的情況。
當然我們並沒有全部清除(有的話就絕對不只是這個數量),保留基本的路標功能,同時也讓這片山林少些塑膠景觀與生態危害,這是我跟秉謙上山的時候時常做的事,此行則多半由秉謙動手。
如果是大眾化步道,通常我們一見到就拆,沿途指標明顯,那些登山布條通常是舉辦健行活動刻意貼上,理論上押隊者有隨後拆除回收的義務,事實上很多登山團體並沒有前中後押隊的編制習慣,更別說要回收布條。
儘管此行並非全數清除,但或許會招來一些批評。然而我們還是認為,還給山林自然的面貌,還給樹木生長的空間,保留必要的指標就好。難得上山走走,何必讓過多的布條污染視覺?
需仁.2015/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