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兩天強烈大陸冷氣團的濕冷,上週六儘管冷氣團餘威猶存,然而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加上秉謙放假,父子倆若不出門走走,實是辜負大好春光。加上秉謙砸下重金,添購重裝使用的登山鞋,以應付未來可能的深山勤務,此行也有試鞋的成分。
櫻花季想上山、賞花又想圖個清靜感受,北投山區是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早早出門,更可以避開熱門景點的人潮。此行仍由十八拐圳步道起登,行至東昇路接東昇水圳步道,步道盡頭涉溪接猴崁古道抵達玉瀧谷,先去草山水道系統第一水源區取水井「滾水頭」,接著折返玉瀧谷往青春嶺出陽峰古道,再由鼎筆橋步道接十八挖圳回到起點完成O行。一般這趟行程不急不徐走來大約3到3.5小時,如我們時而貪圖拍照、時而回憶踟躕,反正時間充裕,就不必糾結於耗時幾何。
十八份水圳歷史可追溯至清朝道光年間(1821-1850年),上方的東昇水圳、猴崁水圳古道的歷史相信也在百年以上。這條由竹子湖通往頂北投庄的猴崁古道儘管頗有年代,但近幾十年已由公路取代,古道傾圯,沿途幾乎不見聚落遺址,還好古道路基尚存,路線清晰,利用這條登山路徑由北投往竹子湖的登山者越來越多。
沿猴崁古道上行至十字路口,可接猴崁水圳古道往竹子湖,或是經由玉瀧谷往青春嶺、大屯瀑布下山,但建議花一點點時間,探訪草山水道系統第一水源區的取水井「滾水頭」。
日治時期由於人口快速增加,原有的上水道(自來水)系統不敷使用,草山水道系統於1927年設計,1928年4月動工,1932年3月完工,主要的水源有兩處,第一水源區位於竹子湖南方,在現今玉瀧谷附近,海拔541公尺,由當時台北市尹田端幸三郎命名為滾水頭,取其湧泉似滾水燒開之意。
天母水管路由第三水源區到調整井的這段平緩土路下方埋設的是水管,土路上方不做混凝土等路面是為了方便開挖維修。同樣的從第一水源區往玉瀧谷旁青春嶺的第一接續井,原本也是相當平緩的土路,下方埋設的是混凝土造的水渠。第一水源的出水量原本並不算小,但受到水渠經年累月被周遭樹根穿透,出水量已經大減。
以下為影像記錄。
1.一早由十八份水圳出發,迎面望向七星山主東峰。
2.盛開的昭和櫻。
3.觀音山與櫻花相映成趣。
4.賞花也賞景,大概起得太早,走著走著竟有些春睏。
5.沒特別去辨認,像是小實女貞。
6.接到東昇路右轉。
7.東昇水圳,雖然可以從這邊走,但是會經過住家,沿東昇路續往前行。
8.花豹盛蛺蝶(姬黃三線蝶),今年的蝴蝶首拍。
9.由東昇路109、111號路標接東昇水圳。
10.東昇水圳步道。
11.水圳上的櫻花(不確定是吉野櫻或墨染櫻)。
12.水圳步道上的巨石。
13.抵達階梯式水圳,直行通往竹子湖產業道路的路徑並不好走,取右涉溪往猴崁古道。
14.水量豐沛,大雨過後有危險性。
15.圳內百年土地公廟,這個土地公廟一直都有人祭祀,我們在此休息。每次休息,就是父子談心的時間,也因此往往休息的時間總是拉長不少。
16.續行猴崁古道。
17.以古道而言,猴崁古道算是已經荒廢,不見聚落遺跡,石階也因土石沖刷而流失。但以登山而言,這段路則平添不少野趣。
18.蛇根草(茜草科)數量不少。
19.古道崩塌路段,彎腰而過不難通行。
20.中國宿柱薹(莎草科)。
21.末段山徑趨於平緩。
22.色彩繽紛的山月桃果實。
23.來到十字路口,往滾水路徑在百年大楓香樹的左邊。
24.草山水道系統第一水源區取水井。
25.還記得2005年1月跟玲玲及父母成長班學員第一次造訪時,「滾水頭」因早期國民政府的去日化遭到抹滅,如今已重見天日。
26.帶秉謙來這邊,除了回憶之外,也因為跟秉謙走過的山徑雖然不少,這卻是極少數以往我跟玲玲走過卻沒跟秉謙走過的地方。我們在這裡待了很久,有很大的原因是看到有水管自第一水源接出,消耗我們自己的飲水之後,當然要把湧泉裝好裝滿。
2005年1月幫玲玲在這裡拍的相片。
27.接著往玉瀧谷與青春嶺方向移動,又是一段因為拍照變得很緩慢的路程,首先是七葉一枝花。
28.接著是旁邊幾處平台的老櫻花樹。
29.這些粉色的櫻花,有著山櫻花的外型。
30.早來個一週,或許花朵更加燦爛。
31.老櫻花樹不只一株,秉謙合照的這株也不是當中最大的。
32.來到玉瀧谷附近,這裡是猴崁水圳的起點,據說秉謙沒走過這邊,那下次帶他走這裡上竹子湖賞海芋吧。
33.青春嶺上方平台的第一接續井,海拔約531公尺。
34.青春嶺展望台北市區。
35.青春嶺涼亭與第一接續井春有櫻花冬有楓紅,又能展望台北市區,實是賞景的好去處。
36.陡下400階前往第一水管橋。
37.第一水管橋與大屯瀑布。大屯公園因蘇迪勒颱風影響整個完全封閉,現在前往青春嶺只能從陽明山前山公園進入,其他地方也都設置永久性的護欄禁止遊客進入,包括這個賞瀑據點。換句話說無論是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或是林務局羅東林管處,都不打算修復大屯公園。要下來這邊,只能鑽過護欄。
38.
39.來到湖山路,真的是無處不櫻花。
40.吉野櫻真是漂亮。
41.
42.由湖山路進入陽峰古道,這之後的路段跟秉謙都走過,就不多做記錄。
43.出陽峰古道接鼎筆橋步道。
44.鼎筆橋接十八挖圳道出登山口,完成O行。
這段路程走來相當輕鬆,這樣的輕鬆來自於不趕時間,緩步慢行,訪古賞景,各取所好。這兩年總覺得氣力不如以往,走走這種清愜意的路線,散心就好。
需仁.20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