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點從埔里出發,交通如預期般順暢,大約兩個半小時到台北,感覺比埔里熱得多,原以為是錯覺,之後看到今天台北最高溫35.4度,比埔里應該熱個3-4度跑不掉。還好有風不濕悶,感覺倒也不難受。
午餐後就近晃晃天和公園以及東和公園下半區,玉潮坑溪依然時時漂著黃泥水,這是上游施工的影響,感覺似乎也因為施工關係截斷部分溪流,明顯感覺水量變少,淤泥倒是增加不少,累積量直逼攔砂壩。現在已經進入防汛期,是不是應該要跟水利處反映一下?只不過1999打了幾次也沒什麼效果,東和公園還有兩個月的工期,就祈禱燒好香不要出現大豪雨以上等級的雨量吧。
上面那張相片,我不大確定步道舖面是否會換掉,但東和公園有不少地方明明舖面還很完整沒有破損,但也是把圍籬圍起來拆掉換過。下面這張步道原本是紅色的石磚步道(應該是崗石地磚吧),拆下來的崗石地磚沒有毀棄,部分移到天和公園涼亭銜接番井沸泉附近。如果是這樣,又何必多這道工序?保留這裡的崗石地磚步道,天和公園涼亭銜接番井沸泉的步道做新的就好,增加工序增加工期要怎麼去計算?
天和公園看樣子要大規模做成親水公園,可能也打算大量的運用石砌水道,應該是希望番井沸泉發揮更大的功用。不過番井的湧泉量越來越小,上方幾個建案施工,連續壁完成之後的大開挖免不了要抽水以降低地下水壓力對基地的上舉力,這些抽降水會不會造成番井的湧泉量越來越少?這一點很難說得準。不過可以確定的是,番井的湧泉量要符合親水公園的期待,落空的機會比較大。
這些就不多說,原本不拆的假山現在拆了,兩棲類、昆蟲等等少了繁衍後代避免天敵的最佳屏障,而底下這張相片上的錯字,未來也不知道會不會去修改。倒是魚池底下的污泥已經有異味飄出,受污染的土壤沈積,是沒辦法靠這點湧泉發揮潔淨的效果。
天和公園以及東和公園總共耗資約1億3000萬,天和公園的工期還有一個月,東和還有兩個月,工程看不出來有完工收尾的跡象,如果工期展延,生活品質受影響的時間更加延長。工程到了中後期理應逐漸明朗,但有太多問題我越看越不明白。只可惜與生活如此切身有關的公共工程,關注的似乎依然是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