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仁愛】卯木山.被遺忘的森林瞭望台

20160717057.jpg

炎炎夏日,除了溯溪,最能夠降溫消暑的,就是往中高海拔移動。跟秉謙約在台14甲與台8線公路交叉口,也是中橫與中橫霧社支線交會處,我們登不大熱門,卻古意盎然的卯木山。

卯木山也稱為大禹嶺山,海拔2819公尺,位在中央山脈的主脊,南投縣仁愛鄉與花蓮縣秀林鄉的交界,登山口位在上述叉路口上的兩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大禹嶺道班房舊址)旁。我們除了會走一小段合歡越嶺古道,也會看到中橫開路紀念碑涼亭,山頂附近更有一座荒廢已久的森林瞭望台。而行走於古道,松針地毯的柔軟質感,清涼的空氣混和著松脂的香氣,讓人不捨得加快腳步。

由登山口上來不多久,可看到「禹嶺尋梅」的大石碑,為時任司法院院長的謝冠生院長所題。沿著步道前行,景觀逐漸開闊,不多時就接到合歡越嶺古道,在取右行前往卯木山之前,我們先取左走個20公尺,即可看到中橫開路紀念碑涼亭,在此稍事休息。如果過中橫開路紀念碑續行,可接至台14甲線里程約40K附近,離落鷹山莊不遠,也是另一個登卯木山的選擇。

中橫開路紀念碑的碑文為于右任先生所題,並銘刻於大理石碑。2012年,這塊石碑還在,現在只看到不知道是玻璃或者是壓克力外框。但無論如何,短短一段路,就有謝冠生、于右任兩位政要兼書法名家的題字與銘刻,印象中當年中橫健行隊的大禹嶺山莊離此不遠。1986年觀雲山莊成立,中橫健行隊的起點移到觀雲之後,大禹嶺隨之沈寂。如果有機會,還真想回到大禹嶺山莊舊址看看,畢竟當年是搭車前來,印象已經模糊。

2016/10/6補記:中橫開路紀念碑已經移到中橫公路東段出口望海亭附近的新建涼亭,可參考「望海亭(秀林)」這篇文章。

離開中橫紀念碑涼亭之後續行合歡越嶺古道,古道自1914年開始分三階段修築,簡單的概略區分,越嶺道西段為台14甲線的前身,東段為台8線東段的前身,但路徑並不全然相同,只是多處古道已經崩塌或者是被公路取代,現今古道還堪稱完整的,應該是大禹嶺到關原的路段,然而沿途卻也有了不少崩塌。儘管如此,我們有幸走了一小段相當完整的路段。路寬大約2公尺,古道沿著等高線定線,坡度均勻平緩。以道路工程的觀點來看,這一小段古道真可說是「百年工藝,經典呈現」。

過了松苑上方開闊地,抵達卯木山叉路口,往左登卯木山之後,往回走一小段路,循另一個叉路前往廢棄的森林瞭望台。森林瞭望台的設立是為了監控森林火災的發生,瞭望台上方設置照準儀。令人驚喜的是這個照準儀還在,可以想像將林班圖或地形圖放在平台上,利用照準儀的視距絲進行觀測的情景。早年森林瞭望台是委請榮民駐守,之後林務局的人力巡山取代了定點監測,森林瞭望台也就隨之廢棄。

我們雖然沒有走到關原,但領略了合歡越嶺古道百年工藝的精華,森林瞭望台的今昔,以及大禹嶺曾經有過的風華歲月,卯木山之行可說是收穫滿滿。

以下為影像記錄。

 

1.車行經昆陽,欣賞群山、雲海與聚落之美。
20160717001.jpg

2.台14甲線昆陽路段。
20160717002.jpg

3.台14甲,大禹嶺道班房舊址附近。
20160717003.jpg

4.跟秉謙會合後,登山口由此上。
20160717004.jpg

5.玄參科婆婆納屬,台北水苦蕒(阿拉伯婆婆納)。
20160717005.jpg

6.台灣百合(高砂百合),台14甲沿途目前盛開,尤其過了石門山登山口之後數量越見龐大。
20160717006.jpg

7.禹嶺尋梅石牆,問秉謙要不要拍張觀光客到此一遊相片,被他白了一眼。
20160717007.jpg

8.不愧是森林護管員,眼尖的秉謙看到禹嶺尋梅石牆後方的巡邏箱,那是花蓮林管處所設立的。我問來自東勢林管處的秉謙要不要順便簽個到….繼續被白眼。
20160717008.jpg

9.唇形科野薄荷屬,野薄荷。
20160717009.jpg

10.石竹科石竹屬,花萼筒長約3公分,萼筒不全是綠色,感覺像是瞿麥。
20160717010.jpg

11.步道視野逐漸開闊,從登山口上來,一直到合歡越嶺道,二葉松是數量最多的樹種,也夾雜有部分華山松。
20160717011.jpg

12.杜鵑花科白珠樹屬,高山白珠樹,結實纍纍。
20160717012.jpg

13.抵達古道叉路口,往右前往卯木山或續行古道至關原,往左20公尺可經中橫開路紀念碑涼亭,或續行古道出台14甲線約40K,落鷹山莊附近。
20160717013.jpg

14.先取左行到紀念碑涼亭暫歇,印象中2012年大理石紀念碑還在,現在已經移到中橫公路東段出口望海亭附近的新建涼亭。我們在此休息,一來是因為自己近日睡眠不足,氣有點提不上來。二來難得上山,也真不想趕路。儘管事前已經知道太平洋高氣壓減弱,這天午後遇雨的機會很大。
20160717014.jpg

15.往卯木山前進,一開始就遇到古道崩塌段,更要注意的是木梯不見得穩固,借個力就好。在此遇見一位回程的山友後,此行就再也沒遇到其他人。
20160717015.jpg

16.所有菌菇皆列待查,真菌對我來說一直是非常陌生的領域。
20160717016.jpg

17.平緩的古道、加上二葉松針的地毯,走起來真的是一大享受。跟秉謙在此休息停留,細細看著這條古道。這裡的古道寬度約有2米,古道沿著等高線緩緩而上,遙想當年定線測量與步道施作的精準與細膩。不禁想著現今企業界或政府機關莫不以登上玉山,甚至以攻頂稱之,以象徵登峰造極。殊不知嚴謹的態度決定登峰造極的高度,而這條古道正是見證嚴謹態度的最佳場域之一。
20160717017.jpg

18.薔薇科繡線菊屬,假繡線菊。
20160717018.jpg

19.小枝微背毛,葉背無毛。
20160717019.jpg

20.開闊地景觀,沿著立霧溪谷遠方立霧主山與帕托魯山隱約可見,左方畢祿、羊頭對我來說只怕有心無力了。
20160717020.jpg

21.高山溪谷,變幻不定的雲與天空,這麼美的景觀真的會把旅人的腳給黏住啊。
20160717021.jpg

22.快門也停不下來。
20160717023.jpg

23.柳葉菜科,合歡柳葉菜。
20160717022.jpg

24.柳葉菜科,黑龍江柳葉菜,花朵特寫。
20160717024.jpg

25.植株型態,這兩種柳葉菜我還不是分辨得很清楚,有機會再仔細拍攝特徵回來比對。
20160717025.jpg

26.虎耳草科溲疏屬,大葉溲疏,半開花朵與花苞。
20160717026.jpg

27.大葉溲疏,花、葉與果。
20160717027.jpg

28.大葉溲疏果實初生。
20160717028.jpg

29.精選熊蜂與玉山懸鉤子。
20160717029.jpg

30.桔梗科蘭花參屬,細葉蘭花參,低海拔到中高海拔皆可見。
20160717030.jpg

31.菊科薊屬,阿里山薊。
20160717031.jpg

32.葉的型態。
20160717032.jpg

33.巍峨的奇萊主北。
20160717033.jpg

34.松苑上方的開闊地有著豐富的景觀與植物生態,我們在這裡待了不少時間拍照,續往前行會遇到叉路口,右邊走合歡越嶺古道往關原,中間會經過崩塌地,我們取左往卯木山。
20160717034.jpg

35.往卯木山的山徑,前段依然是二葉松的勢力範圍。
20160717035.jpg

36.菌菇,不知道是某種小孔菌或層孔菌之類的。
20160717036.jpg

37.菌褶的孔洞。
20160717037.jpg

38.看起來像是黏膠角耳。
20160717038.jpg

39. 台灣藜蘆,前一陣子在大屯山也有看到看到。
20160717039.jpg

40.然後….不知不覺就登頂卯木山,是三等三角點也是二等衛星點。
20160717040.jpg

41.不免俗的登頂照。
20160717041.jpg

42.我也來一張秉謙說很帥的登頂照。
20160717042.jpg

43.由卯木山折返,尋找往森林瞭望台的路徑被草覆蓋,花了點時間才找到,還好距離很短。
20160717043.jpg

44.瞭望台上的照準儀,上面有方位角的刻度,0度指向北方。把林班圖或者是地形圖放在平台上,地圖上的北邊對著刻度0度的地方,然後轉動照準儀,以照準儀的視距絲對準觀測位置(比方說森林火災發生的地方),並以視距測量取得概略的距離,就可以標示出林班圖或地形圖上的觀測位置。
20160717044.jpg

45.瞭望台南邊的自動氣象站,遠方可見奇萊主北。
20160717045.jpg

46.瞭望台內部,準備吃午餐,結果吃到一半下大雨,忘了拍瞭望台裡面的櫥櫃、爐灶等等。
20160717046.jpg

不只下大雨,還有些小小的冰雹。

47.午餐、躲雨,我們在這裡待了一個多小時才離開。草徑深長又沾滿雨水,不多久下半身全濕。
20160717047.jpg

48.回程熟門熟路,不多時就抵達松苑上方的開闊地,山嵐縈繞在各個山頭之間,又是另一種不同的美景。
20160717048.jpg

49.合歡東峰上還有些許陽光。
20160717049.jpg

50.古道上陽光乍現,趕緊拿出相機,拍拍這些山間精靈。
20160717050.jpg

51.菌褶。
20160717051.jpg

52.不假修飾的擺設。
20160717052.jpg

53.雨後精靈。
20160717053.jpg

54.某種苔蘚。
20160717054.jpg

55.生命的美好,就在這株倒木上演著。
20160717055.jpg

56.下山,回到登山口大約下午三點。
20160717056.jpg

比起合歡山區的各個山頭,如合歡主、東、北、西、石門山五座百岳,或者是合歡尖山,登臨高山美景者眾。卯木山青睞的人不多,除了豐富的景觀與植物生態,更可以感受古道上的宜人松風與腳下的柔軟松針,距離不長難度不高,非常值得前來走一趟。

需仁.2016/07/20